吸头圆锥体(Tip Cone):观察内壁是否有裂纹、变形或残留液体(若有残留且无法擦拭干净,可能存在密封性问题),外壁是否有划痕(深度超过 0.1mm 会影响吸头贴合度);
按钮与量程调节旋钮:按压按钮感受回弹是否顺畅(无卡顿、无松动),旋转量程旋钮时,刻度线是否清晰对齐(无偏移、无空转),量程锁定开关是否能正常卡紧(防止使用中量程漂移);
外壳与手柄:检查外壳是否有摔痕、裂缝(尤其吸头圆锥体与手柄连接处,若断裂会导致漏液),手柄防滑纹路是否完好(避免操作时打滑)。
吸液按钮行程:按压按钮至第一停点(吸液档位)和第二停点(排液档位),感受行程距离是否与日常使用一致(若行程突然变短,可能是内部弹簧老化);
量程一致性:将移液器调至常用量程(如 100μL),对比刻度线与实际量程标识是否匹配(部分移液器因旋钮松动会出现 “调 100μL 显 95μL" 的偏差)。
安装吸头:将移液器垂直对准吸头,轻轻按压并旋转 1-2 圈(确保吸头与圆锥体紧密贴合,无松动);
吸液操作:将移液器按钮按至第一停点,将吸头垂直插入离心管的去离子水中(深度 1-2cm,避免过深导致液体沾到吸头外壁),缓慢松开按钮(1-2 秒内完成,避免吸液过快产生气泡);
漏液观察:将吸头移出液面,垂直静置 30 秒,观察吸头内液体是否有下降(正常情况下液面无变化,若 10 秒内下降超过 1mm,说明密封性失效),同时观察吸头与圆锥体连接处是否有液体渗出(若有渗出,可能是吸头未装紧或圆锥体磨损)。
天平预热:确保电子天平已预热(至少 10 分钟,若日常持续开机可直接使用),并置于水平、无气流的环境中;
样品准备:取干净的 1.5mL 离心管,在天平上去皮(显示 0.0000g),加入适量去离子水(约 500μL,避免蒸发影响重量)。
移液操作:将移液器调至目标量程(如 100μL,选择移液器量程的 30%-80%,避免在量程极值测试,如 10μL 移液器不测试 1μL 或 10μL),按第二步的方法吸取 100μL 去离子水,缓慢注入已去皮的离心管中;
重量读取:待天平示数稳定后,记录重量值(正常情况下 100μL 水重量应为 99.8-100.2mg,偏差超过 ±0.5mg 需进一步检查);
重复性验证:重复上述操作 3 次,计算 3 次重量的最大差值(正常情况下差值≤0.3mg,若差值超过 0.5mg,说明移液器重复性差,可能是内部部件松动或弹簧老化)。
吸头是否匹配(如用 1000μL 吸头装 100μL 移液器,会因吸头过大导致漏液);
吸液速度是否过快(产生气泡会导致实际移液量减少);
天平是否水平(水平泡偏移会导致重量读数不准)。
异常现象 | 可能原因 | 快速处理方法 |
吸头漏液 | 吸头未装紧 / 圆锥体有污渍 | 重新安装吸头并旋转贴合;用棉签蘸无水乙醇擦拭圆锥体内壁 |
吸液后液面下降 | 内部密封圈老化 / 弹簧松动 | 若移液器支持拆卸,更换密封圈(需用原厂配件);若无法拆卸,标记后送修 |
量程旋钮空转 | 旋钮螺丝松动 | 用小螺丝刀轻轻拧紧旋钮底部螺丝(仅限有维修经验者操作) |
重量偏差大 | 吸头不匹配 / 吸液速度过快 | 更换匹配量程的吸头;放缓吸液速度(1-2 秒松开按钮) |
频率建议:每日使用前进行一次快速自检(尤其用于定量实验时),每周进行一次精度验证(用 3 个不同量程测试,如 50μL、100μL、200μL);
清洁要求:自检后若发现吸头圆锥体有污渍,需用无尘布蘸无水乙醇擦拭(禁止用尖锐工具刮擦),避免残留液体腐蚀部件;
故障标记:若自检发现异常(如漏液、精度偏差),需立即在移液器上贴 “故障标记",禁止继续使用,避免影响实验数据;
专业校准:若快速自检多次异常,需每 6-12 个月送专业机构校准(按 ISO 8655 标准),确保符合实验要求(尤其用于发表论文或质检的实验)。
微信公众号
移动端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