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冷冻离心机作为实验室分离纯化样品的核心设备,兼具高转速(通常可达 10000-30000 rpm)和低温控温(一般可降至 - 40℃)功能,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、临床检验、环境监测等领域。但在长期高频使用中,设备易因操作不当、维护缺失或部件老化出现故障,不仅影响实验进度,还可能导致样品损坏或安全风险。本文梳理高速冷冻离心机的 6 类常见故障,从故障现象、核心原因、分步处理方案及预防措施四方面提供实用指导,帮助实验室人员高效排查、快速解决问题。
供电问题:电源插座接触不良、电源线破损或断路器跳闸;
安全保护触发:门盖闭合(设备配备门盖联锁装置,未关严时禁止启动)、转子未正确安装(转子卡扣未卡紧或型号不匹配);
电气部件故障:主控电路板损坏、启动开关失灵或电机接线松动。
排查供电线路:先检查电源插座是否通电(可插入其他设备测试),更换插座后重试;再查看电源线是否有破损、断裂(重点检查插头与线体连接处),若破损需立即更换原厂电源线(避免使用非适配线缆导致电流不稳);最后检查实验室配电箱内对应断路器是否跳闸,跳闸后需先排查设备是否短路,确认无异常再合闸。
检查安全联锁装置:打开设备门盖,清洁门盖密封圈(若有灰尘、样品残留会影响密封性),重新用力闭合门盖,确保听到 “咔嗒" 锁定声;取出转子,检查转子底部卡扣与主轴卡槽是否匹配(不同型号转子不可混用),将转子对准主轴轻轻放下,顺时针旋转至卡扣卡紧(部分设备需用专用扳手固定)。
检测电气部件:若上述步骤无效,需断电后打开设备侧盖(需由专业人员操作,避免触电),检查电机接线端子是否松动(用螺丝刀拧紧),启动开关接线是否脱落;若怀疑主控电路板故障,可通过替换法测试(更换同型号电路板后启动设备),确认故障后联系厂家维修(不可自行拆解电路板)。
负载不平衡:样品离心管重量差异过大(超过设备允许的不平衡量,通常≤0.5g);
转子问题:转子老化(如转子表面出现裂纹)、转子腔内有异物(如残留的样品碎屑);
电机故障:电机碳刷磨损(适用于有刷电机)、电机轴承润滑不足或损坏;
转速传感器故障:传感器被灰尘覆盖或接线松动,无法准确检测转速。
调整负载平衡:停机后取出所有离心管,用电子天平逐一称重,确保同组离心管重量差≤0.2g;若为多管转子,需按 “对称放置" 原则摆放(如 6 孔转子,空管需与样品管对称放置),避免单侧偏重。
检查转子状态:目视检查转子表面是否有裂纹、变形(重点检查转子边缘和孔壁),若有裂纹需立即停用(老化转子存在爆裂风险);用软毛刷清理转子腔内的异物,并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(避免异物影响转子转动平衡)。
维护电机部件:对于有刷电机,断电后打开电机端盖,取出碳刷,若碳刷磨损至长度≤5mm(原长通常为 10-15mm),需更换同型号碳刷;对于无刷电机,检查轴承是否有异响(转动时若有 “沙沙" 声),可添加专用高温润滑脂(不可使用普通黄油,会因高温融化影响性能);若轴承损坏,需由专业人员更换。
清洁转速传感器:找到设备内部的转速传感器(通常位于电机附近,外观为金属探头),用无尘布蘸取无水乙醇擦拭探头表面,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,重新插紧后启动设备测试。
制冷系统问题:制冷剂泄漏(长期使用导致管道老化)、冷凝器堵塞(灰尘、毛发堆积影响散热)、压缩机故障(无法正常工作);
温度传感器故障:传感器精度下降或损坏,导致设备误判温度;
门封问题:门盖密封圈老化、变形或破损,导致冷量泄漏。
清洁冷凝器:停机后断开电源,找到设备侧面或背部的冷凝器(外观为金属散热片),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3MPa)从内向外吹扫,去除表面灰尘;若油污较多,可用软毛刷蘸取中性洗涤剂轻轻刷洗,晾干后重启设备。
检查门封状态:关闭门盖后,用一张 A4 纸插入门封与箱体缝隙,若能轻松抽出且无阻力,说明门封密封不良;取下老化的密封圈,更换同型号新密封圈(安装时需确保无扭曲、贴合紧密);若密封圈仅轻微变形,可加热吹风机(低温档)对着变形处吹 3-5 分钟,使其恢复原状。
检测制冷系统与传感器:若清洁后仍无法降温,需联系厂家售后人员检测制冷剂压力(正常压力范围需参考设备说明书,如 R404A 制冷剂静态压力约 0.8-1.2MPa),若压力过低说明存在泄漏,需查漏并补充制冷剂;对于温度传感器,可通过对比法测试(用标准温度计测量腔内温度,与显示屏数值对比,偏差超过 ±2℃需更换传感器)。
设备放置不稳:台面不平整或设备地脚未调平;
转子不平衡:转子安装偏心、离心管放置不对称或转子本身变形;
机械部件磨损:电机轴承损坏、主轴弯曲或转子卡扣磨损。
调平设备:用水平仪放置在设备顶部台面,检查水平状态;若不平,调整设备底部的地脚螺丝(顺时针旋转螺丝升高,逆时针降低),直至水平仪气泡位于中心位置;同时确保放置台面坚固(不可放置在木质或不稳定的台面上),避免台面共振。
排查转子与负载:停机后取出转子,检查转子是否有变形(如转子端面不平整),若变形需更换转子;重新装样时,确保离心管对称放置,重量差≤0.2g,且离心管内样品液面高度一致(避免因液面差异导致重心偏移);安装转子时,确保转子与主轴同心,无偏心现象。
检查机械部件:断电后用手转动电机轴,若感觉有卡顿或异响,说明电机轴承损坏,需更换轴承;检查主轴是否弯曲(目视观察主轴是否笔直,或用百分表测量主轴径向跳动,正常跳动量≤0.05mm),若弯曲需由厂家修复或更换主轴;检查转子卡扣是否磨损(若卡扣松动,转子转动时会产生位移),磨损严重时需更换卡扣。
超速报警:转速超过设备最大允许转速(如转子最大转速为 20000 rpm,实际转速超过 21000 rpm)、转速传感器故障;
超温报警:腔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(如制冷时温度高于 0℃或加热时温度高于 60℃)、温度传感器故障;
不平衡报警:负载不平衡量超过设备允许值(通常≤0.5g)、不平衡检测传感器故障。
解读报警代码:首先查阅设备说明书,根据报警代码确定故障类型(如某品牌设备 “Err2" 代表不平衡报警,“Err5" 代表超温报警);若说明书无明确说明,可联系厂家技术支持,提供设备型号和报警代码获取指导。
针对性处理:
超速报警:检查转速设定是否超过转子最大转速(需确保转子型号与设定转速匹配,如低速转子不可用于高速运行);若设定正常,检查转速传感器是否被污染,清洁传感器后重启设备;
超温报警:若制冷时超温,按 “制冷故障" 处理步骤排查(清洁冷凝器、检查制冷剂等);若加热时超温,检查加热管是否短路,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;
不平衡报警:重新平衡负载,确保离心管对称放置、重量一致,检查不平衡检测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。
复位设备:处理完成后,关闭设备电源,等待 5-10 分钟后重新上电,按下 “复位" 键清除报警代码,再启动设备测试。
离心管问题:离心管质量差(如耐转速等级不足)、离心管老化(使用次数过多)、离心管未盖紧或盖体破损;
操作不当:样品装量过多(超过离心管容积的 2/3,高速旋转时液体易溢出)、离心管未对称放置导致受力不均;
转子问题:转子孔内壁有毛刺或损坏,旋转时刮破离心管。
清理泄漏物:停机后断开电源,佩戴手套和护目镜,取出转子,用镊子清除破裂的离心管碎片(避免划伤手);用无水乙醇或专用消毒剂擦拭转子孔和腔壁,去除样品残留(若样品为腐蚀性物质,需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消毒);清洁后晾干转子和腔壁,避免残留液体导致生锈。
排查原因并处理:检查剩余离心管是否有裂纹、老化,若有需更换新离心管(选择与设备转速匹配的离心管,如高速离心需使用耐 15000 rpm 以上的离心管);确保离心管盖紧,无松动或破损;检查转子孔内壁是否光滑,若有毛刺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(需由专业人员操作),或更换转子。
重新操作:更换合格的离心管,控制样品装量(不超过离心管容积的 2/3),按对称原则放置离心管,确保重量平衡,重新启动设备。
微信公众号
移动端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