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

13701760200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低温试验箱操作注意事项与系统化日常保养指南

高低温试验箱操作注意事项与系统化日常保养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09-0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47

高低温试验箱作为环境可靠性检测的核心设备,通过模拟高温、低温及温变循环环境,考核电子元器件、材料、整机产品的耐候性能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该设备依赖精密的制冷系统、加热系统与温控系统协同工作,操作不当易引发设备故障、试验数据偏差,甚至导致安全事故。本文从 “安全操作" 与 “高效保养" 双维度出发,详细阐述高低温试验箱的操作注意事项与日常保养要点,为实验室操作人员提供全面指导。

一、高低温试验箱操作注意事项:全流程风险管控

高低温试验箱的操作需遵循 “事前检查、事中监控、事后规范" 原则,覆盖试验前准备、试验运行中、试验结束后三个关键阶段,重点防范设备过载、制冷系统损坏及安全隐患。

(一)试验前准备:排除基础风险

设备状态检查

外观与连接检查:确认试验箱外壳无破损,电源线、信号线连接牢固,接地端子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避免因接地不良引发触电或设备干扰;检查制冷系统管路(如冷凝器、蒸发器)无泄漏痕迹,若发现管路结霜异常或油渍,需停机排查制冷剂泄漏问题。

功能预校验:启动设备空载运行,设定常温(25℃)状态,观察温控仪表显示值与校准温度计的偏差(应≤±0.5℃);测试门体密封性能,关闭箱门后用一张 A4 纸插入门缝,若纸张可轻松抽动,需调整门铰链或更换门封条,防止温场泄漏影响试验精度。

样品预处理:确认试验样品的体积不超过试验箱有效容积的 80%,且样品摆放均匀,与箱壁、风道保持≥5cm 距离,避免遮挡风道导致温场不均;若样品为易燃易爆物质(如锂电池),需选用防爆型试验箱,并在箱内加装防爆泄压装置,禁止将普通试验箱用于高危样品测试。

参数设定规范

避免超范围设定:严格按照设备额定参数设定温度范围(普通设备通常为 - 70℃~150℃,特殊型号可达 - 100℃~200℃),禁止设定超出额定值的温度,防止加热管烧毁或制冷压缩机过载;设定温变速率时,需符合设备最大温变速率(通常为 5℃/min~15℃/min),避免骤升骤降导致温控系统失控。

保护参数设置:启用设备的过温保护功能,将过温保护值设定为试验温度 ±10℃(如试验温度 80℃时,过温保护设为 90℃),同时检查急停按钮、超压保护安全装置是否正常,确保异常时能快速停机。

(二)试验运行中:实时监控与应急处理

运行状态监控

关键参数跟踪:试验过程中每 30 分钟记录一次温控仪表显示值、制冷压缩机运行状态(如是否频繁启停)、加热管工作指示灯状态,若发现温度波动超过 ±2℃,需检查风道是否堵塞或温控传感器是否偏移;观察设备噪音,若出现压缩机异常异响、风机摩擦声,应立即停机检查,避免部件损坏扩大。

样品状态观察:通过试验箱观察窗实时查看样品状态,若样品出现冒烟、鼓包、泄漏等异常,需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设备电源,待箱内温度恢复至常温后再取出样品,禁止在高温或低温状态下直接开门,防止冷热冲击导致人员烫伤、冻伤或设备部件损坏。

应急处理流程

温度失控:若温度持续升高超出过温保护值,设备未自动停机,应立即切断总电源,检查加热管继电器是否粘连或温控主板故障;若温度无法降至设定值,需排查制冷系统,确认制冷剂是否充足、冷凝器是否积尘堵塞(可通过清理冷凝器灰尘验证)。

泄漏报警:若设备发出制冷剂泄漏报警,应立即停机通风,打开实验室排风系统,禁止在现场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,待泄漏气体消散后,联系专业人员检测泄漏点并补充制冷剂。

(三)试验结束后:规范收尾操作

设备停机流程

逐步降温:试验结束后,先将温度设定为常温(25℃),待箱内温度自然降至常温后,再关闭设备总电源,禁止在高温(>60℃)或低温(<0℃)状态下直接停机,避免制冷系统油膜凝固或加热管受潮损坏。

样品取出与清洁:佩戴隔热手套取出样品,清理箱内残留的样品碎屑、污渍,用干布擦拭箱内壁,若有顽固污渍,可使用中性清洁剂(如肥皂水)擦拭,禁止使用酸性或碱性清洁剂,防止腐蚀箱体内胆(通常为不锈钢材质)。

数据与设备记录

完整记录试验数据:整理试验过程中的温度曲线、时间参数、样品状态,确保数据可追溯;同时记录设备运行时间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,更新设备运行日志,为后续保养提供参考。

二、高低温试验箱日常保养:核心部件针对性维护

高低温试验箱的寿命与运行稳定性,取决于日常保养的及时性与专业性。需针对制冷系统、加热系统、温控系统、循环系统四大核心部件,制定周期性保养计划,减少故障发生率。

(一)制冷系统保养:保障散热与制冷效率

冷凝器清洁(每 2 周 1 次)

风冷式冷凝器:使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4MPa)从冷凝器内侧向外吹扫灰尘,或用软毛刷清理散热片缝隙中的积尘,避免灰尘堵塞导致散热不良,制冷效率下降;若环境粉尘较多,可在冷凝器外侧加装防尘网,每月更换一次防尘网。

水冷式冷凝器:检查冷却水进水压力(应保持 0.2~0.3MPa)与水温(≤32℃),每周打开冷凝器排水阀,排放水垢与杂质;每 3 个月更换一次冷却水(建议使用去离子水),并添加缓蚀剂,防止管道腐蚀结垢。

制冷剂检查(每 3 个月 1 次)

通过设备压力表观察制冷系统压力,在常温状态下,低压端压力应为 0.4~0.6MPa(R404A 制冷剂),若压力低于 0.3MPa,可能存在泄漏,需使用检漏仪检测管路接口、阀门等部位,发现泄漏点后更换密封件并补充制冷剂,确保制冷剂充注量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。

(二)加热与温控系统保养:确保温度精准

加热管与传感器维护(每月 1 次)

加热管检查:断开电源后,拆下加热管防护罩,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有氧化、变形,若发现加热管涂层脱落或电阻值异常(与出厂参数偏差超过 10%),需及时更换同规格加热管;清理加热管周围的灰尘,防止积尘受热燃烧。

温度传感器校准:使用标准温度计(精度 ±0.1℃)与设备温控仪表对比,在高温(如 100℃)、低温(如 - 40℃)、常温(25℃)三个点校准,若偏差超过 ±0.5℃,需通过温控仪表的校准功能调整,或更换传感器(通常为 PT100 铂电阻传感器)。

电气系统检查(每 1 个月 1 次)

接线端子紧固:打开设备电气柜,用螺丝刀逐一紧固电源线、控制线的接线端子,防止端子松动导致接触不良、发热烧毁;检查接触器、继电器触点是否有烧蚀痕迹,若触点氧化,用细砂纸打磨,严重时更换触点或整个元件。

(三)循环与密封系统保养:维持温场稳定

循环风机与风道清洁(每 1 个月 1 次)

循环风机:停机后拆下风机防护罩,清理风机叶片上的灰尘,检查风机轴承是否缺油,若转动时有异响,需添加专用轴承润滑油(如 3# 锂基润滑脂);确认风机转向正确,若转向相反,需调整电源相序。

风道清理:用压缩空气吹扫箱内风道,清除风道内的样品碎屑,确保气流顺畅,避免因风道堵塞导致温场均匀度超标(设备要求通常为 ±2℃)。

门封条维护(每 2 个月 1 次)

清洁与检查:用干布擦拭门封条表面,去除灰尘与油污;检查门封条是否有裂纹、变形,若发现密封不严,可在门封条内侧粘贴一层薄海绵条辅助密封,严重时更换新门封条(需选择与设备型号匹配的耐高温、耐低温门封条)。

(四)周期性深度保养(每 6 个月 1 次)

整机性能校验:使用标准温湿度校准仪,对试验箱的温度范围、温变速率、温场均匀度进行全面校验,确保符合设备出厂标准;若校验不合格,需联系厂家技术人员调整温控参数或维修部件。

润滑系统维护:对设备的门铰链、导轨等运动部件添加润滑油,防止部件磨损卡顿;检查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油位,若油位低于标准刻度,需补充同型号冷冻机油。

电气安全检测: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设备外壳与电源线之间的绝缘电阻(应≥2MΩ),确保电气安全;检查急停按钮、过载保护等安全装置的响应速度,确保触发后能立即切断电源。

三、保养与操作的常见误区规避

误区 1:忽视空载运行检查

部分操作人员直接加载样品启动试验,未进行空载预运行,易因设备隐性故障(如温控偏差)导致试验失败。正确做法是每次试验前空载运行 30 分钟,确认设备正常后再加载样品。

误区 2:用高压水枪清洗冷凝器

清洗风冷式冷凝器时,若使用高压水枪直接冲洗,易损坏散热片结构,导致散热效率下降。应采用压缩空气或软毛刷清理,避免暴力操作。

误区 3:长期不更换冷却水

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却水长期不更换,易滋生藻类、结垢,堵塞管道。需严格按照每 3 个月更换一次冷却水的要求执行,确保制冷系统稳定。
综上所述,高低温试验箱的操作注意事项需贯穿试验全流程,通过事前检查、事中监控、事后规范规避风险;日常保养则需针对核心部件制定周期性计划,兼顾清洁、校准与维护。只有将规范操作与系统保养结合,才能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,保障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,为产品环境可靠性检测提供坚实支撑。


联系方式

邮箱:chenqihua@newlifeinstrument.com

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经济开发区置业路111号3号楼1楼东侧

咨询热线

(周一至周日9:00- 19:00)

在线咨询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移动端浏览

Copyright©2025 上海隐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1017622号-3    sitemap.xml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